2)第360章 蒋文怡报到_混迹工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讨论方案。

  笃笃笃!有人敲门。

  “进来!”李牧挨着霍元林坐在沙发上,歪头耐心倾听霍元林讲解,头也不抬的说道。

  霍元林脑子聪明,说话语速很快,思维很跳跃,语言表达缺乏一定的系统和逻辑性,跟他沟通很考验耐性和脾气。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能一次性领悟他的意图,每到这时候,就要感受到来自霍元林灵魂深处的鄙视。

  他不觉得自己表达有什么问题,他觉得你太笨。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职场历练,他已经有所改观,但是如果解释两遍还听不明白,这已经是他的底线,他不会妥协,该鄙视还是会毫不留情的鄙视。

  好在李牧脑子还算好用,一般情况下不用霍元林解释第三遍,这才幸免于难。

  但是说实话,真的很费脑细胞,并不是说霍元林说的很深奥或者说是什么专业性很强的东西,实际上,他考虑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李牧全神贯注,尽可能去跟上霍元林的节奏,是因为他是那个最终做决定的人,他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权衡利弊。

  说白了,他需要借鉴霍元林的专业知识,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有其他专业水平不输霍元林的人,他肯定不会选择霍元林。

  这么做并不单纯是个人好恶,主要是时间宝贵精力有限,脑细胞得省着用。

  这就是性格孤僻不擅长跟人交流的高技术人才的局限性,不受人重用,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原因。

  当然,我们确实也缺乏一个宽泛而独立的保护平台,人才很重要,高精尖人才更重要,那就需要像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我们就应该允许他们任性,不能奢求他们像我们一样世故圆滑。

  国外这一方面相对比较完善,他们的大学、研究院、甚至企业的技术部门,都是一种比较纯粹的环境,全神贯注的做技术和搞研发就可以,无须分神。

  但是在国内,暂时还缺乏这样的环境,人情世故,无处不在,关系社会,根深蒂固。

  说白了,还是对知识和人才缺乏足够的尊重。

  庆幸的是,这一切正在慢慢好转。

  听到敲门声后,李牧下意识的答应了一声,全部注意力依旧在霍元林身上。

  蒋文怡进门以后,站在门旁,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这一幕很有意思。

  那个眉头紧锁的男人不知道是干嘛的,就像严苛而势利的班主任一样,一脸不耐烦的授业解惑。

  李牧则像一个脑子很笨但是很上进的中等生,丝毫不在意班主任有些不尊重人的表现,带着一丝讨好,全神贯注的思索,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

  蒋文怡觉得很新奇,在他印象中,李牧就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二流子,什么时候见他这么吃瘪过。

  蒋文怡站了足足三四分钟,霍元林早就注意到她的存在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