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二十章 面馆片儿川_重生之1982年农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庆春路上很热闹,也很大,韩春雷和张喜禄转悠了一圈,也差不多到了午饭点。

  这时的庆春路上虽然还没出现正儿八经的私营饭馆,但还是可以找到那种前店后院,偷偷摸摸营着业的小门脸。

  韩春雷和张喜禄就近,在前洋街找到来一家小面馆解决午饭。

  小面馆前店后院沿着前洋街,就挨着前洋供销社,离农资站也就十几步路。虽然小面馆没有招牌,就是简单用白灰写了一个大大的“面”字,但是这个位置绝佳不难发现,不说供销社来来往往的人了,就说这农资站,进城来购置农药化肥种子和农具的人,但凡路过的,肯定都能发现这么家小面馆。

  小面馆是对中年夫妇开的,进了他们家面馆,韩春雷才发现没得选,因为他们家只做一种面片儿川。

  在杭州有句谚语,没吃过片儿川,别说来过杭州城。

  片儿川是杭州地区的特色汤面,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笋片,瘦肉片组成,以鲜美可口著称。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馆在清朝同治年间首创,后来慢慢发展成了杭州的大众面点,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杭州地区,如今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能做片儿川,是小老百姓日常喜欢的面食。

  片儿川这个名字怪怪的,其实它的由来还是有说头的,先说片儿川这个“儿”字,自南宋以来,杭州话多带“儿”音,如“筷子”则念做“筷儿”,且“儿”音较之现在的北方音更为厚重,所以杭州话里通常都带儿音。又因为在做面条的时候,要将雪菜、笋片、猪肉三样配料切成片,然后在沸水中氽一下,所以这面条才叫“片儿氽”。

  “氽”与“川”在杭州话里是同音,所以久而久之就叫成了片儿川。

  面馆老板姓林,夫妇俩都是打开门做生意的爽朗人,所以一碗面的功夫,韩春雷很快就跟他们热络了起来。

  吃完了一碗片儿川,前洋街上的一些事儿,韩春雷也打听得七七八八。

  正准备结账时,他发现桌上有一本代数1,他拿起来翻了翻,这是上海出版社77年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中的其中一册。书已经被翻得有些烂旧,打开前几页,每一页都写满了圆珠笔的笔迹,字体工整娟秀,一看就是个女孩子用的课本。

  虽然在韩春雷读高中备战高考那会儿,早就换过了不知道多少茬儿的教材,但是这个版本的教材他在学校的图书馆还见过保存的,也听他老师在闲聊的时候讲过,这个上海出版社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可是他老师那代人奉为高考必备法宝的教材。当年新三届的人,几乎都是靠着上海社的这版教材顺利通过高考,成为文革结束后前几届大学生。

  这个教材让韩春雷想起了老师跟他讲得一个往事,关于新三届的往事。因为“文革”十年,万千学子的学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