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0章 石重贵这个少帝的眼光确实有些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来,可纸包不住火,等契丹大军压过来。

  这五百人又没有将领带领,怎么可能有士气与辽军作战?

  还不是投降!

  而且从契丹军队的情况来看,就算十五晚上张从恩不立刻撤出相州。

  只要按照符彦伦的方法,赵延寿等人很有可能也会退兵。

  ——

  【战后,张从恩、马全节纷纷上奏,全是契丹军队进攻凶猛的叙述。】

  【而据守恒州的杜重威又一再说恒州情势危急,石重贵的病情这时也已经转好。】

  【于是,二十五日,石重贵下诏,决定亲征。】

  ——

  汉朝初年。

  看着耶律德光的行动,在场几人都有些疑惑。

  原以为耶律德光是怀抱必定灭亡后晋、占领后晋领土的目标而不断征战的。

  最起码,契丹一方应当是有着明确计划,从哪一条路南下、沿着哪几座城池推进主力,乃至计划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比如面对后晋突然增兵、军力调动等情况,也应当存在对应备案。

  可现在看来,耶律德光似乎并没有如他们所想的那般,做出了详细规划。

  虽然战场上瞬息万变,绝大多数计划都无法发挥作用,需要临时依照战局的变化来调整。

  但这种提前计划是为了在打仗当中更新战术的时候查漏补缺用的!

  只抱着大举进攻的想法,而无准确的计划,未免太鲁莽了些。

  难道耶律德光依旧没反应过来,用兵原则还是传统游牧的那一套,可进则进,不可进则退?

  毕竟,看这几次战争情况,契丹不论是进还是退,速度都太快了些,二者之间的转换也太快了些。

  虽然这和契丹多为骑兵的军队构成脱不开关系。

  但他们显然也没有实行如中原双方交战时的围绕一个城池的长期拉锯始终都是草原上的打完就走的策略。

  ——

  宋朝,开宝年间。

  “张从恩,这么一个毫无武将该有的勇武和胆魄的人,少帝居然把军中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他……”

  “如今看来,分明是个畏辽军如虎的人,只想自保!!”

  “赵延寿等人从汤阴回撤,黎阳那么多大军居然没有一个出去追击的。”

  赵匡胤愤懑道,他是发自内心地看不上这个张从恩,同时也鄙夷石重贵用人的眼光。

  收拢军权、搞政治斗争这都没问题,但这种核心主帅上,起码得来一个说得过去的吧?

  不然别哪天收拢权力了,国家也没了!

  就像他,虽然抑制武将,但一方面事出有因,另一方面,他可没有让那些庸人废物上台掌权!

  可后晋呢?

  先是让没能力的人掌管军队,主力全部都到了黎阳,眼看着辽军士气败退接连北还,黎阳的这些人怎么不追击一下?

  放在眼前的功绩都不要吗!

  赵光美等人都表示同意:“石重贵这个少帝的眼光确实有些离谱。”

  就神迹列出来的这几个将领任命,最核心的杜重威和张从恩都靠不住的。

  不仅没有在与辽军的作战中发挥多大的正面作用,反而在后晋灭亡这件事上献出了一份力量。

  ——

  【就在石重贵准备亲征的时候,北方的契丹军并没有真正离去。】

  【后晋主力屯于黎阳,避战不出,于是先前往东走去进攻邺都的那一支前军并没有撤离,而是依旧在邺都境内作战,并包围了魏州。】

  【这时,消失已久的杜重威终于出现,他前来支援魏州守军。】

  【二月初一,石重贵率兵到达滑州,从这里渡过黄河,再北上就是黎阳。】

  【于是第二天,石重贵就到黎阳慰劳军队,又于九日在戚城检阅诸军。】

  【混乱的后晋军队此时重新变得有序起来。】

  【十一日,马全节、李守贞、张彦泽带领前军出发,随后,符彦卿、皇甫遇、李殷分别率领部下开拔。】

  【石重贵又命令恒州的杜重威前去与马全节会合,然后继续北上。】

  【同时,位于府州的振武节度使折从阮主动出兵,攻克了契丹境内的胜州,并继续向朔州进军。】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