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天生郭奉孝_从刘备救援徐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嘉喃喃自语,“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东头……西头……”

  郭嘉自言自语的声音,让左承祖一呆,我去,这就快猜出来了,还是溜吧!

  见左承祖又要走,郭嘉也没时间再细想,“再等一等。”

  左承祖快崩溃了,郭嘉这是在报复自己吗?

  他再次回头,无奈道,“还有什么事吗?”

  郭嘉收起了先前的跳脱和慵懒,“你们就这样漫无目的的到荆州,要找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公达行踪不定,可我在荆州还有几个朋友。等我写封信给你,让他们引荐一下,帮帮忙,总比你们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要强。你看呢?”

  “这样自然最好了!”布二笑得很畅快。

  左承祖却有些古怪的感觉,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这个人看起来还是有几分才华的,唉,遗憾啊,回去和刘义逊好好吐槽吐槽,这个人太奇怪了。

  不知道郭嘉在想些什么,写了一封还不够,又写了两封,一共三封信。分别是给繁钦、王粲、赵俨,又嘱咐说这几个人都是一时之杰,可以试着招揽一下云云。

  左承祖都有点懵了,他在郭嘉的身上找到了刘义逊分派任务的影子。只不过人家是好心,他也不好拒绝。

  明明是在帮我,怎么回事?左承祖只觉得全身别扭。

  等左承祖走远了,郭嘉才怅然若失地叹了口气,等等吧,再等等吧,考虑考虑,局势还不明朗啊。

  他失败不起,因为他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认定了就要一心辅佐,不会因为身后的宗族的意志而改变。

  “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他们是从东边来的,东……汉,刘”,郭嘉猛然惊醒,“刘什么?东边,梁王刘宠,还是陶谦安排的那个刘备呢?”郭嘉又陷入了深思。

  ——————————————————————————

  刘备大军向北出发,路上顺便巡视了刚刚占领的蕃县,走到南城,听说大儒郑玄在栖迟岩注释《孝经》,去拜见他。却只被他的弟子招待了几杯茶水,不多时禀报的人回来说,郑公夜以继日,忙于读经,无暇待客。

  刘备苦笑几声,告辞离去。

  刘义逊很理解刘备,郑玄是举国闻名的今古文经学大师。他创建的郑学是当时最显赫的学派,刘备的授业恩师卢植也深深敬服。

  青州黄巾作乱,郑玄为了躲避兵祸才到的徐州,算来已有三年了。他和诸葛亮是现存的唯二得以配享孔庙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类比诸葛亮,大概就可以知道郑玄在现在是什么地位。

  就好比你知道了文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教授在你家附近闲居,就算你知道不一定能够见到他,也情不自禁的想去那里看看,刘备就是这样的心情。

  刘义逊还特地打听了孙乾的消息,得知他已经被郑玄推举给陶谦,无奈作罢。

  奇怪啊,努力了好半天,怎么一个人才都捞不到呢?

  刘义逊眼神不善地看了一眼还在因为见不到郑玄而情绪低落的刘备,要不是因为小沛和你睡过一张床,我真想换个主公。

  这种情绪和某些女人,要不是因为我跟你有个孩子,我就想换个老公差不多。

  刘义逊在埋怨刘备的时候,却不知道左承祖活生生的放走了一条眼看,就要到碗里来的大鱼。

  从南城继续像东北行军,这一日来到了琅琊郡阳都县,就是我们丞相的故乡。

  这里正好地处琅琊郡中部,刘备向琅琊国相萧建和骑都尉臧霸去信请求在阳都会面。

  PS:《英雄记》:时有东海萧建为琅邪相,治莒,保城自守,不与布通。

  《后汉书》: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八世祖崇,哀帝时尚书仆射。……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玄为赵相,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