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二章 生意的门道很复杂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棉花从西域传入华夏。土鲁番种植棉花的历史比国内更长。

  如今现在在外只听过大明的京布和松江布,何曾听过土鲁番布匹?

  究其原因,很复杂。从地区局势、商路多寡、产业链形成等。刨根问底,商业繁荣基础取决于当权者的执政能力。

  哪怕商人生意做的再大,也离不来朝廷的扶持。

  比如说大明。太祖用政令强令在全国推行棉花种植,乃至于棉布很快取代葛布、麻布等成为大明百姓最主要的衣物用料。要知道在交通不便的时代,新物种自然传播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南北朝的时候边疆已经有棉花种植,却到大明才推广到各地。大明棉布密实、价格实惠、出货量还大,在国外从未遇到过竞争对手。这离不开纺织工具的改良运用、朱厚照拓宽多条商路。

  土鲁番被纳入哈密宣慰司,自然而然被大明列为棉产地之一。当然了,此时已经没必要考虑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总之,土鲁番坐上朝廷扶持建立北直隶纺织业中心的顺风车。投靠上大明的好处凸显。

  有好日子过,谁还会不想不开呢?生活条件好了,极端宗教主义者自然就少。毕竟人性有很多弱点,极少有人把信仰看的比性命还重要。说到底,蒙古四大汗国陆续改信伊教,也是为了生存和统治。

  安乐城的情况比王守仁想象中的还要好。

  两年前开始,囚牛商行拿着真金白银来此和种植户签订种棉协议。棉花苗还没到地里,已经被预定了出去。种植户只要安心种棉花,遇到土地肥力不足、棉苗虫害等头疼的问题,找囚牛商行便是。优异的条件使者囚牛商行拿下土鲁番八成的棉花。当地人也因为家业在此,没有选择跟随满速儿汗流亡。就算不改信密宗,也不会对异教徒喊打喊杀。

  “张领队也要去阿速?”王守仁又遇上了城门口那支来自密云纺织厂的采购队伍。

  安乐城一切都好,王守仁留了两天便要动身离开。为了保证王守仁安全,总督府贴出告示,组了一个由十几个小商队组成的大商队共同前往阿速。商队是总督府组织,自然也有总督府派兵护卫。就冲着免费的军队护送,无论是当年商人还是远道而来的大明商人,纷纷踊跃报名。

  王守仁怎么也想不到密云纺织厂的人也会冒险去阿速收购棉花。

  由于来土鲁番买棉花的商人太多,棉花从每斤十文的收购价涨到十五文,可商人依旧还是收不到。原因就在于囚牛商行和种植户签订的协议。协议只写明最低收购价,市场行情好以市场价为准。卖同样的钱,种植户肯定愿意遵守协议卖给囚牛商行。囚牛商行吞了土鲁番八成以上的棉花,竟然不分点密云纺织厂?

  领队的张广抱拳回道:“王公子直接唤我张广便可。如今密云小镇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