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三章 运筹谋划 决断先机_汉血丹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家幌子的新体系。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家和法家的部分理论。同时兼釆包括“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了具有神学倾向的个人思想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这就是著名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由来;然后是加强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其余的还有提出了“三纲、五常”这样的道德规范,来提高普通民众的德行水平。当然,他还捎带着提了提君王要发挥仁政,轻徭薄税,减轻人间疾苦。

  他的这一套理论,用心良苦,号准了皇帝最需要的那根脉,所以,刘彻对他一见之后,大为赞赏,立即把其中对自己最为有用的那些,逐渐加以了采纳。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几条实用之策,即著名的“天人三策”对提升皇帝威望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极大的加强了军民人等的思想统一,为后来取得开疆扩土的胜利,打下了一个很好的舆论基础。

  董仲舒,从此以后也被推上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他利用新儒学,为自己在青史上刻下印记的同时,也给华夏民族的未来,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所以,在元召看来,这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儒学宗师,也不是个什么好鸟!从某些渠道听来的消息,这位老先生好像对他很有兴趣,收集了他很多的资料,包括他曾经写出的那几首诗词,也包括他的一言一行。

  对此,元召并不在意,儒家学说的各种漏洞,早已被后世的好事者们批的体无完肤。这些都是拜那位坐在神坛上的孔老夫子所赐。

  要用这些论据来打击一下现在还只是一位普通讲师的董先生,元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识时务到来对自己挑战的话,那么元召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就是。

  元召得到的情报,一点儿都没有错。秋风起处,在长安下马陵附近的某处庄园里,闻名当世的大儒正在和他的弟子们盘膝论道。

  就在不久之前,名叫董仲舒的这位饱学之士,在长安街头,曾经亲眼目睹了民众的怒潮。这件事给他很大的触动。

  那麽多赫赫门第,勋贵世家,就这样淹没在了愤怒的民意当中,这种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那么大的一个阶层,也挡不住它的冲击。当时他就曾经对弟子们发出过一句慨叹“民意即是天意,不管是谁,如果掌握了这样的力量,那天下在其眼中,也不过如处囊中尔!”

  他带领着他的弟子目睹了全部过程,虽然心有所感,但他不相信,这么大的一件事,会是那个小小的长乐侯策划完成的。他的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这是董仲舒心中的疑惑。

  不过,在详细的研究了元召此前所做过的每一件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