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姿国色 如花美眷玉成_汉血丹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主要的是,元召自己坚持不入朝,虽然顶着一个尚书令的头衔,但很少见他利用这个职位来做什么事。正因为如此,在一些朝廷大臣们心中,对他这般知道自己轻重而不随便逾越的行为还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新设立的尚书令这个职位,在皇帝的官制改革中,到底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元召却比谁都明白,自己真正一旦正式执掌尚书台,必然要秉承皇帝的旨意,把他设立内朝机制的权力发挥到最大,那样一来,内朝与外朝三公九卿之间的矛盾将会严重对立,而他就将成为处在风口浪尖儿上的人物。

  在心中的一些部署并没有完成之前,元召还不想去做皇帝手中的这把利剑或者是靶子。如果他那样做了,提前介入朝政,那么将会陷入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中,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几年想做的事。

  因此,元召宁愿顶着一个虚衔儿,把皇帝赋予内朝臣子的巨大权力推给尚书台的常侍和侍中们,而尚书令这个尚书台的主官,世人倒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

  即便是所有人都忘记了也没有关系,只要皇帝一个人还记得就行。而且,皇帝刘彻不仅记得,他无时无刻不想让元召去把这个重任担起来。为此,可以说是为其量身打造的这个新官职,那方大印在匣中,已经等待了好几年的时光。

  不久之前的长乐塬君臣会面,在秘密交谈的时间里,讨论得最多的其实并不是大军西征的事,而是元召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正式的走马上任踏入朝堂。

  虽然元召觉得自己在二十一岁的年龄就站到含元殿的九龙台阶下还有些早,但他在认真的想过之后,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皇帝的催促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元召已经预感到,大汉朝最激烈壮阔的时代马上就会来临了!时不我待,他必须要抓住最合适的时机,站在风口浪尖,去引导大浪的方向,以最精准的手段,使其不能偏离一点儿轨道。否则,如果重新回到历史的轮回中,那他这么多年做出来的努力,将会没有一点儿意义。

  在还没有人所知道的将来,元召非常相信自己对时间节点的判断。赤火军和黑鹰军的两面出击,如果没有特殊的意外,必定会大获全胜。而且这次胜利,将会比汉朝的任何一次对外战争都要意义重大。

  原来历史时空中的大汉军西征,即便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最终还是取得了那么辉煌的胜利。那么现在,在粮草后勤供应充足,提前情报打探详细,出征军队士气高涨,各类武器作战装备更加精良……等等有利条件下,如果还不能取得大胜的话,那么元召宁愿自己从来没有来过,也不用白费这些力气!

  既然胜利已经可以预期,那么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