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国患思贤良 聚财用奇谋_汉血丹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彻的英雄心自来有之。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听过本朝许多人物的事迹。尤其是高祖皇帝肇基之初那些壮怀激烈的英雄传奇。

  金戈铁马、奇谋密计,万军对阵,流血盈野!这些对于他的先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但是对于出生于繁华未央宫的刘彻来说,每当听到这些,少年的心就充满了热血沸腾的诱惑。

  由于这样的情怀,他自小就热衷于弓马武艺,自觉勤奋苦练,跟宫中的很多侍卫都讨教过,而李广就是他曾经最钦佩的一位将军,飞马骑射之术就是他一手传授。

  先帝驾崩,刘彻即皇帝位的时候还不到十六岁,至今已十余年矣。

  可是,他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无上天子权力,因为长乐宫中那道如山般的阴影笼罩着他。

  经过文、景两位皇帝的苦心经营,留给刘彻的是一个朝廷稳定、民间日渐繁荣的大好局面。

  政局稳定当然是一件于国有利的事。但是同样的,也给朝堂上带来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勋贵大臣们的心都惰了。

  刘彻暗中叹了口气。今日留下这几位大臣商议匈奴事,他本来心中还是存有几分希望的,希望他们还能有那种为国的勇气,可是,他终究是失望了。

  “暮气沉沉的朝堂啊!这不是朕想要的。朕对外需要的是手中利剑的锋芒,对内需要的是经纬天下的无双国士。”

  要说朝中还是不乏能臣勇将的,比如丞相窦婴,在汉景帝时,就有保国之功,被景帝称为社稷之臣。

  能做到社稷之臣,那可不容易。而窦婴就是其中之一。

  在由于景帝削藩而引起的那场七国之乱时,举全国之力方才平息了这场叛乱。而将帅用命,更是其中的关键。

  叛乱平息后论功,公认的功劳最大的两个功臣,一是周亚夫,二就是窦婴了。

  窦婴是窦太后的亲侄子,当时以宗室之亲,不辞辛劳,亲冒矢石,领军冲杀在最前线,便宜指挥,统帅得当,为平息叛乱立下了巨大功劳。

  窦婴对汉室的忠心,那是没的说的!因此景帝驾崩时,遗命他以大臣身份辅佐幼帝,足见对他的信任。

  可是天下承平这些年,他身上当年的锐气早已不复再见,当起了按部就班唯唯从命的平和宰相。这让刘彻对他渐渐失望起来。

  其实,即位之初时,刘彻对窦婴还是很赞赏的,这源于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那是刘彻刚刚懂事的时候,窦太后非常宠溺小儿子梁孝王,那年重阳节诸王来给太后贺宸,一家人在长乐宫后花园围座。

  窦太后也不知道是有些高兴过了头,还是饮了几杯酒的缘故。闲谈之际,转身对自己的儿子汉景皇帝说了这么一句话“武儿仁孝,如果你以后皇位传给他,一定也会做得很好的。”

  当时景帝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但他却不敢反驳自己的母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