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八章 塞上长城当自诩_汉血丹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护佑天下长治久安!”

  除去赞颂皇家的那些成分之外,汉赋之中的这种慷慨激昂色彩,其实就是源自这一次次的金戈铁马、塞外风尘。

  其实关于这个时期的文学词赋,后世之人,还是有许多遗憾的。他们的遗憾在于,身为在朝堂、外交、军事诸般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元召,偏偏在这个时期的文学领域,并没有留下什么令后人传诵的词章。虽然也有一些零星的佳句在他随口说出时被身边的人记下而得以流传,但他却没有正儿八经的认真写下一篇词赋传世。

  这样的遗憾,总是不免令后来的仰慕者们耿耿于怀。在他们想来,相比较起这位伟大人物在别的不同时期所写下的那些经典名作,如果他肯在这苍凉雄阔的草原大漠间挥毫落笔的话,那样的文字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吧!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留下的遗憾也只能成为了永久的缺憾。非是元召故意不去写什么文章词赋,而是现在的他忙的要死,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剽窃”历代那些著名的塞上诗词了。

  这种忙,来自各个方面。在这个可以说是重要的历史关头,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样的混帐话,不知道曾经耽误了多少家国大业!

  做事的成败在于细节!这才是真理。尤其是在与外族和番邦的交往中,更是要张弛有度,恩威并施,随时注意有可能容易疏忽的细节之处,方能把握大局,决定成败。

  大胜的捷报和元召的奏章到达长安之后,皇帝刘彻龙颜大悦,全部照准实行。从各地郡县抽调组成的戍边军队几万人,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编完毕,并星夜兼程的奔赴西域而来。

  这支军队被任命为大汉西部军团,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迅速的接管赤火军的驻防,把由元召亲自划定的几块区域作为他们的临时驻扎营地。以军事手段震慑所辐射的地区,牢牢的把这些地域控制在手中,以便于为随后接踵而至的四个西域大汉郡县治所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疏勒河会盟”自然是一次各方面都得到利益保证的大会。西域所有来参加的国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汉朝承诺,可谓是皆大欢喜。而大汉帝国提出的主张,自然也没有人敢于反驳。

  在玉门关至祁连山东麓的这千里土地上,汉朝将会陆续的建成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并设立西域大都护府,统一管辖这数万征发的大军,分别驻扎在四郡治所,以震慑周边,管理一切军政大事。

  这是汉朝在军事制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当元召的奏章被皇帝命令内侍在含元殿上当众宣读以后,对于此事的决定,是经过一番激烈讨论的。因为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外驻军,除了百越、高丽这些孤悬于海外的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