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8章 聊复集_首席医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悄悄的坐在了书桌旁。

  “品味得如何?”胡管家笑问道。

  宋澈道:“还不错,美滋滋的。”

  胡管家的笑容更显深意:“那我权当考校一下你,整本书看下来,最大的体悟是什么?”

  宋澈想了想,吐出一句:“事迹真好看。”

  闻言,胡管家也会心一笑。

  其实整本书里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但给宋澈最深印象的,却是工整的字迹。

  虽然是拓本,但依旧将汪必昌的书法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一位中医里的书法家!

  不要觉得书法跟医术没关联。

  就拿时下广为老百姓吐槽的“医嘱狂草”举例。

  按道理说,医嘱等于是医生给予病人的指导意见,严重的关乎着性命健康,偏偏很多的医生不知道是本来字迹就差,还是太随性太放飞自我了,医嘱单写得一个比一个潦草,几乎写成了天书!

  反正病人们基本是看不懂的。

  宋澈受宋老头的影响,医嘱单的字迹一向注意写得工整清晰,因为他明白,一份字迹工整的药单,往往更给患者以安全感。

  但相比汪必昌的书法造诣,宋澈仍是一阵自惭形愧。

  因为当他阅读文字的时候,自然萌生出了一股安心和惬意。

  仿佛这本医书,本就具有治病养人的疗效。

  高下立判啊!

  正当宋澈感触万千的时候,胡管家也感慨道:“当年胡家的老祖宗,就是看完这本医书之后,萌生了开药房的念头,以‘济世于民’为己任,药坚持奉行‘真’和‘精’。眼看着要名满全国了,结果……唉,中道崩殂啊!”

  胡管家口中的老祖宗,想来就是余庆堂的创始人,胡雪岩。

  说到胡雪岩开创余庆堂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坛。

  毕竟胡雪岩在此之前,和医药行业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

  比较广泛的说法,就是胡管家所说的,胡雪岩是一个爱国的红顶商人,看不惯当时医药行业奸商当道,就决定自己开一家良心药店。

  除此之外,也不乏阴谋论。

  甚至有心理阴暗的人,说胡雪岩开药房,纯粹是为了方便给自己配“助兴”的药,因为胡雪岩很好色,性/欲很强,光是妻妾就有三十多个,而且还有传言说他要求这些妻妾在家里一律穿开裆裤,好方便自己心血来潮,随时随地的“提马扬枪”。

  说真的,能编造出这种坊间传言的人,简直就是非蠢既坏。

  如果胡雪岩真的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买几个药方自己配药自己吃,难道还不够香吗?

  为了给自己配药,赔上三年不盈利而去开药房,莫非觉得清朝第一红顶商人是钱多人傻?

  退一万步说,当时胡雪岩的生意里,钱庄、银号、军火和丝绸布庄,每一个都是日进斗金的聚宝盆,如果纯粹为了逐利,根本没必要涉足当时市场利润一般般的医药行业。

  有一种说法,宋澈是挺认同的。

  那就是胡雪岩开药房,是为了求一个“心安”。

  由于他的发家史,大部分靠的就是投机倒把,颇有些德不配位的嫌疑,因此发财以后,胡雪岩设立粥厂、难民局、善堂、义塾、医药局等,就是想给自己积点福德。

  可惜然并卵。

  一代红顶商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仍逃不开抄家厄运……

  可能就是有了这个教训,导致余庆堂的后人们一直奉行着闷声发财的宗旨。

  “其实,当年胡家的老祖宗本有机会可以逃过一劫的,据说当时慈禧太后给老祖宗交代了一个任务,找到一个药方,只要办妥当了,就保胡家无恙,可惜最后还是没办成啊……”胡管家叹息道。

  宋澈心里一动,问道:“是什么药方?”

  胡管家深深的望了眼宋澈,眼神闪烁着精芒,低沉着嗓音问道:“小伙子,你觉得这世上真的有长生不老么?”?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