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章 开工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工和厂房设备折旧以及包装等,成本大约在七文,卖二十文,则净赚十三文。

  如今一日可生产肥皂一千块,一日净收入便是十三两银子,一个月便是近四百两银子的进账,按照分成比例,骆养性一个月可以收入一百二十两,四个月便可回本,以后便是净赚了。

  骆养性对此激动不已,每月一百多两银子的进账,足以让他在银钱方面不再受制于人了。

  而且卢飏还告诉他,如今只是试生产阶段,尚没有满负荷生产,若是等到下个月,实现正常生产,以如今的工人数量,至少可以生产一千五百块,对骆养性来说一个月又能多六十两银子的进账。

  见到回头钱后,骆养性对于卢飏更加佩服,尤其在见到肥皂的生产过程之后,已经将其尊为化腐朽为神奇的术士,更为关键的是这术士科举之道也颇为精通。

  靠着笔耕不辍,卢飏如今在国子监的成绩非常不错,虽然暂时还赶不上钱敬忠,但照此发展,超过他也不是问题。

  其实卢飏开学时成绩落后,只是因为在延庆那里没有名师指导,也没有许多课外书读,如今上了一个大明顶尖的学校,拔尖的智商,再加上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让他的八股文不断进步。

  而且卢飏也会做人,平常再跟授业的博士们私下请教问题之时,还会送一些酒肉之类的小东西,博士们也非常喜欢他。

  什么烧鸡烧鸭米酒啥的,花不了一钱银子,但国子监本来就是清水衙门,博士们虽然是正经的七品官,但明朝官员俸禄少的可怜,在京城这种地方,七品官的俸禄也就正好够一家人吃饭的,再去了房租,基本就剩不下钱,买房什么的想也别想,甚至想打打牙祭也得省吃俭用。

  不过虽然国子监清贫,但新科进士想来国子监教书的也大有人在,因为古代讲究师生传承,国子监则是拓展人脉的好地方。

  而且只要教过的人中出一个内阁首辅,将来也不愁不会发达。

  国子监作为明朝的最高学府,有天下最好的人才,出首辅的概率还是挺大的,所以虽然清贫,但仍有不少人抢着来这里教书,守得几年清贫,以图将来冲天。

  不过对于那些家境不好的进士来说,这日子可是真苦,所以卢飏送的那些酒食正贴他们的心意,而且还不贵重,接受了也没什么心里负担,毕竟村里的私塾先生还收束脩呢。

  这些博士都是科举之途上的成功者,自然有不少经验可以分享,卢飏便也知道了不少写作八股文的技巧。

  集百家之长,自然进步飞快。

  不过送了几次后,卢飏虽然做的隐蔽,但还是被祭酒大人知道了,原因自然是有人将他给告了。

  而且这人还不是别人,而是卢飏的同学孙传庭。

  说起孙传庭,卢飏自然是如雷贯耳,但入学几个月后,卢飏却也不认识他。

  因为孙同学早两年便入了学,今年正好升到了率性堂,率性堂多是一些举人和学习优秀的秀才,平常也不跟卢飏他们一起上课。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