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八章 面圣(一)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的偏好,若是咱家光印四书五经,那想看话本的人可就抓瞎了,师母想看《西厢记》,老师也没处帮她买去了。”

  卢飏说的揶揄,刘宗周几人也是哈哈大笑。

  明朝小说文化极其繁荣,深受百姓喜爱,不仅有话本市场,连带着说书的、演戏的也极其受百姓欢迎。

  特别是在京城这种大城市,话本和戏曲也极大的丰富了市井文化,甚至在邸报之外,还有几家载时局和话本的抄报,卢飏便买过几次。

  那抄报不仅有从朝廷邸报上抄来的官文,还有一些话本连载,民间故事等等,而且采用活字印刷,差不多是五日一期,已经有了现代报纸的雏形。

  除此之外,在卢飏来到明朝京师后,卢飏还见过许多现代行业的影子,比如外卖业,此时也已经有了。

  若是家中来的人比较多,主人来不及做饭,便会让酒楼送一桌宴席过来。

  还有早期的作坊式工厂,在京郊便有不少织布作坊,比较大的作坊用工已经达到数百人之多,此时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职业工人。

  这还是京师,若是在江南之地,卢飏听说那里养蚕缫丝织布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循环,再加上沿海的海盗贸易,江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做得也是非常红火。

  而且晚明的文化繁荣也催生了思想解放,特别是在阳明心学之上,诞生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思想家。

  有豪放不羁希望破除礼教束缚的李贽,也有开眼看世界的徐光启,还有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黄宗羲,而黄宗羲甚至被后世认为是中国的伏尔泰。

  更有甚者,在江西永丰,泰州学派的何心隐还建立了一个现实的乌托邦,名曰萃和堂,在那里实实在在的搞社会改革。

  有时候夜深人静,卢飏便会扪心自问,晚明已经出现的思想启蒙、轻工业与商品经济萌芽、文化繁荣为何因为清朝入主中原而瞬间烟消云散,以至于到了清朝末年,华夏大地竟然成了那样一番景象。

  卢飏对那段历史了解的越多,便越珍惜如今晚明最后的时光,虽然晚明也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相比于晚清,卢飏心中还是有杆秤的。

  而且如今小冰河时期还未显现,明朝在北方的劲敌还正在崛起,加收三饷的朱由检还在穿着开裆裤到处跑,而大明也已经十多年没有大的战事了。

  总的来说,虽然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但明朝大多数百姓的日子还能勉强过得去。

  此时社会风气开化,但封建社会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大明不少有识之士也在呼吁改革,比如国子监中,便有不少人对此时的卫所兵制、藩王之制、赋税之制每日进行辩论。

  虽然国初太祖朱元璋下令,天下人皆可言政,唯诸生(生员)不许。

  但大明已经过去二百多年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