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九章 面圣(二)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翊钧见卢飏进退有度,举止得体,不禁对自己的慧眼识珠更加自得。

  “数千甲士不及秀才一怒,朕简拔你也是为国选材,启动先生说这办书坊的主意是你出的?”

  卢飏应诺,接着拜道:“回陛下,近岁,各地水旱频发,朝廷太仓紧张,但国子监不少校舍年久失修,学生感朝廷之不易,便想出了此策。”

  “好啊,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可叹天下衮衮诸公,竟然不如一少年。”

  朱翊钧说着,还看了一下刘宗周。

  朱元璋匡扶华夏,其功至伟,但也给大明挖了不少巨坑,比如藩王、比如明朝的财政制度。

  大明的财政制度不是中央集权式的,因为在张居正改革之前,大明的赋税是收实物的,粮食布匹丝绸等等,皆是以实物的形式进行缴税。

  于是这便带来了一个弊端,古代交通不便,启运实物的成本很高,江南的米粟运到京城,人吃马嚼,加上沿途漂沫,起码损失三分之一,这还是有京杭大运河的助力,若是其他地方走陆路运输,损失的还要多。

  于是朱元璋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既然江南的赋税要启运京师,而江南各地卫所的用度也需要从京师再运回来,那为嘛不让江南的赋税直接给江南的卫所呢。

  朱元璋一拍大腿,顿觉此计甚妙,让各地缴纳的赋税直接供应各地的支出,一下子便可以挽回至少三分之一的赋税损失,于是便有了这奇葩的财政制度。

  朱元璋的这一举动,确实降低了征税的成本,但是也造成了大明中央财政长久以来的弊端,各地的赋税直接供应各地,征税成本确实降低了,但也实实在在的消弱了中央在财税上的分配权,也造成了大明长久以来的财政紧张。

  明朝建国之初还好些,天下初定,轻徭薄赋,用银子的地方不多,中央财政还能支持。

  但是明朝中叶之后,藩王和土地兼并,让大明百姓困苦不堪,但因为明朝奇葩的财税制度,导致中央想平衡各地的税收,都没有手段,想转移支付手里却没有银子,这让明朝历代帝王都很困苦。

  除此之外,朱元璋制定的这个财税政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各地征税各地花的政策导致地方政府征税用税的权力过大,没有制度上的约束,让不少地方官员恣意妄为,导致百姓负担日益沉重。

  特别是在明朝中叶以后,吏治腐败,虽然名义上的大明赋税不多,差不多是二十八税一,但是由于地方官吏的贪婪,落实到百姓身上,却是八税一都不止了。

  当然,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奇葩的财税政策,大明有不少有识之士也是明白的,但是忌惮于各地官吏,鲜有人敢提改革。

  万历初年,恰逢天时地利人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张居正,好好的改革了一番税制,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