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五章 小窥国子监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接不予录取发回原籍了。

  至于学制,如现代大学一般,也是四年,其中低年级一年半、中年级一年半、高年级则是一年。

  当然这个四年的学制也只是原则上的,因为从低年级升入上一年级需要考试,考试成绩合格了,才会准予升学,不合格的,则继续在原堂学习。

  而且国子监在毕业要求上,与现代大学也有一些共同点,也是实行积分制。

  进入率性堂后,一年大约有8次考试,每次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积一分,成绩中等积半分,成绩差的不得分,积够八分者,才准许毕业。

  单从学分积累制度上看,要想顺利的一年就拿到毕业证,却比现代大学难得多,能顺利毕业的,学业水平可以算是优秀了。

  所以,监生从国子监顺利毕业后,会得到皇帝召见和考核,考核通过者,便会直接授予官职。

  当然官职与进士出身的没法比,基本都是些县丞、教谕和典史之类的,跟举人有些类似,但还要差一些,不过也算是踏入官员的门槛了。

  从国子监毕业可以当官,这也是国子监至今依然吸引大批学子向往的关键所在。

  而且入学国子监后还有一个福利,那便是非秀才也可以参加乡试,若是中了举人,一样可以选官或者再考进士。

  因此,有一些屡次过不了院试的童生,也会花钱捐个例监生,好获得考乡试的资格。

  而且在江南一些文风兴盛,院试竞争激烈的地方,便有不少家境殷实的童生这么干。

  过不了院试,但是在国子监学习几年后中举的人,大有人在。

  因为还要组织入监后的统一考试才能分配学堂,所以卢飏报道后也没有正式跟班读书。

  那课业司的学录给他登记后,也只是嘱咐他这几日好好复习,准备十五日的考试,便将其打发了。

  出了课业司,卢飏既没处可去,也没人管他上课,他便在国子监参观游荡,期间又遇上了几个和他一样的新监生,几人便结伴熟悉国子监的环境。

  几人中有一个叫钱敬忠的,京城人,和卢飏年岁相仿,两人聊了几句,甚是投机,临近中午,卢飏便请他出去吃了顿饭。

  这钱敬忠虽是京师人士,但衣着甚是朴素,不仅洗的发白,而且还有补丁,最让卢飏奇怪的是他还是个内班生。

  卢飏刚去看过国子监的监舍,条件不怎么好,卢飏不明白这钱敬忠为什么会选择住校。

  不过看着钱敬忠的穿戴,许是家境贫寒,人家不愿意多说,卢飏初次见面也不方便多问了。

  一顿饭下来,卢飏看出这钱敬忠银钱上甚是窘迫,不过性格却是开朗,而且也没有因为自己窘迫的状况而妄自菲薄。

  甚至在两人吃完饭后,钱敬忠直言自己家贫,便将剩下的餐食打包了,好带回去给自己的母亲吃。

  在前世,卢飏自己应约赴宴,最后还打包带走的情况也有,不过那都是非常要好的关系了。

  如钱敬忠这般,第一次见面,不光白吃还打包的人,卢飏也是活久见了。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钱敬忠做得还十分自然,一点也不露怯,当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