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入学考试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墨纸砚,便来到了国子监,跟那些国子监的新生一起,聚在国子监的广场上,一人面前一个小几,准备入学考试。

  辰时中刻,一个绯袍官员在几个青袍官员的簇拥下来到了广场,卢飏知道那绯袍官员应该就是刘宗周了。

  明朝一品至四品着绯袍,五品至七品着青袍,八品九品则着绿袍,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正好可以绯袍,那几个青袍的,应该是司业了。

  在明朝,六部尚书才是正二品,所以能穿上绯袍的,就可以算是高级官员了。

  这还是开学以来,卢飏第一次见到刘宗周,个头不高,国字脸,而且有些瘦,所以脸上褶子比较多。

  刘宗周浙江绍兴人,官话中略带一些绍兴口音,卢飏位置靠后,听得不是很清楚,大概是勉励生员们好好考。

  然后一个司业又讲话,强调了一下考场纪律和考试时间,便宣布考试开始。

  这时,两个小吏分别拿着一张纸围着全场转了一圈,那纸上便是此次的考试题目。

  因为场地和时间有限,国子监的入学考试不会如院试乡试那般,考核项目众多,此次考试只考八股文,时间到午时中刻。

  卢飏看了看放在场地最前面的那个日晷,此时投影在辰时六刻的位置,大约是八点半左右,距离午时中刻还有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小时作一篇八股文章,对于卢飏这样题海战术的选手来说不算什么,心中了然之后,卢飏便将注意力放在了日晷旁边的那道题目上。

  题目只有七个字:“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这七字出自《孟子》中的《滕文公章句下》,原意是孟子说,周公辅佐武王伐纣,并将虎豹犀牛大象都赶到了边远地方,后面还跟了一句叫:天下大悦。

  若是考生单从字面意思说将虎豹犀象赶到偏远地方,那基本算是废了;若是引申一下君主为民除害,那也就算是及格水平。

  若是再引申一下君主爱民护民,施行仁政,算是良好水平,而绝大部分的考生便是从这个角度答题,然后用词规范,辞藻华丽,引经据典,论证全面的,成绩便能稍微好点,但若想得优秀几无可能。

  因为大部分考生都是这样写的,考官早就看吐了,虽然不会跑题,但也得不了高分。

  若是想得高分,论证必须要新颖,不能人云亦云,但又不能跑题,所以八股文的难度便在于此。

  卢飏盯着这题目,想了半天,周围已经是一片笔尖触纸的沙沙声。

  卢飏虽没有四处张望,但也大约知道大部分考生的答题方向,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

  孟子的整个学术思想便是施仁政,所以从君主爱民的方向答题也算是十分切题了。

  卢飏想了半响,迟迟不肯落笔,猛然抬头间却对上了身着绯袍的刘宗周的目光。

  此时开考已有了两刻钟的时间,刘宗周正用目光巡视全场,眼见一众生员都在奋笔疾书,不觉扶须点头,颇为满意。

  但再一看,却见一少年低头冥想,迟迟无从下笔,遂甚为好奇,便看了过来。

  国子监祭酒的官威还是很大的,再有大儒的身份加持,卢飏也不敢与其对视。

  不过刘宗周这一眼,倒也让卢飏定下神来,遂不再多想,提笔便开始落字。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