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三章 京中(上)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进门的是袁炜,冷着脸坐在一旁,徐渭也不理睬,两个人早在两个月前就撕破脸了。

  徐渭在嘉靖帝面前指责袁炜在一道青词中用词不慎,袁炜第二日就在翰林院找徐渭麻烦,两人当着几十个翰林同僚的面对骂,饱经钱渊蹂躏的徐渭将袁炜骂得面红耳赤,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最后进门的是郭朴,这是个老实人,向来单人独行,其实他是轮值西苑为嘉靖撰写青词众人中资历最深的,嘉靖十四年进士,是钱铮的同年。

  先提笔写下一道青词,有太监收了送去万寿宫,四人一边等待一边随意聊天,很快袁炜就开始找事,在和郭朴的闲聊中提起钱渊和那位徐四小姐的传闻。

  徐渭面无表情的喝茶,心里嘲讽不已,虽然没有证据,但他能肯定,这传闻应该是陛下那边起的头,因为传闻最先出现在西苑。

  呃,其实是真的,几个月前那幕戏让嘉靖帝至今都津津乐道,和黄锦在一次闲聊中说起,结果不知怎的传了出去。好

  很快,消息传来,又是徐渭。

  李春芳和郭朴还算沉得住气,袁炜已经气炸了,他将近一个月青词没被录用过了。

  徐渭抵达万寿宫后殿的时候,正巧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也在。

  “这么说来,俺答是在杨博赴任之前退兵的。”嘉靖帝犹豫了下,沉思片刻后道:“虽未有战功,但身着孝服为国出力,朕再想想吧。”

  徐渭是个聪明人,立即恭贺道:“陛下,可是大同之围已解?”

  “是啊,总算是赶跑了。”嘉靖帝叹了口气。

  大同右卫已经被围困了半年,大同总兵、宣府总兵,宣大总督都拿不出什么办法,兵部那些官儿反而为了兵部尚书这个位置闹得不可开交。

  杨博丁忧后接任兵部尚书的许论已经被罢官,嘉靖帝最后选择让杨博夺情起复,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但就在杨博还在赴任路上的时候,兵部侍郎江东突然出兵接了大同之围。

  于是,接下来,怎么安置杨博就成了个难题,毕竟是夺情起复,现在战事一歇,要不要让他回去继续守孝呢?

  如果不回去守孝,那杨博丁忧前是兵部尚书,按道理应该重任大司马一职,而且正好这位置是空的。

  但刚刚立功的兵部侍郎江东呢?

  嘉靖帝揉揉眉心,真心头疼啊,和他孙子万历不同,嘉靖帝虽然也不见大臣,但他是实打实要干事的。

  黄锦在一旁劝道:“皇爷,毕竟是好事嘛,眼看着北边安静了,南边再安静下来,皇爷就安安心心了。”

  嘉靖帝揉着眉心的手一顿,抬头看向陆炳,“东南如何?”

  “编练新军颇有成效,浙直总督胡宗宪正调配兵力,总督府临时移驻绍兴府。”陆炳顿了下,迟疑道:“之前胡宗宪曾上书请调湖广、山东、徐州各地卫所军械,还想……”

  “还想截留江南盐税。”嘉靖帝丢下手里的奏折,“但现在没动静了。”

  “是。”

  “知道为什么?”嘉靖帝似笑非笑。

  陆炳心里一紧,点头道:“南京锦衣卫来报,胡宗宪以通倭之名在杭州府抄了一处富商,得银颇丰,充作军资。”

  “胡闹,浙江那么多官儿没人跳出来?”嘉靖帝转头看向徐渭,“可有御史弹劾?”

  这句话不问陆炳而问徐渭,看似是牛头不对马嘴,但实际上却颇有深意。

  因为徐渭住在随园。

  在几个月前的京察中,通政司左通政因李默门生被罢,原通政司左参议钱铮升任左通政,而右通政在一个月前丁忧归乡,通政使是严党,但年老多病,除了和严党相关的事之外,都交给了钱铮。

  陆炳眼角余光扫了扫徐渭,他觉得这句话中还有一层意思,因为他知道在这件事中,有钱渊的参与。

  “有无御史弹劾,臣不知。”徐渭不慌不忙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笑道:“不过,展才倒是写了信过来,还说这事儿陛下是知情的。”

  “知情的?”嘉靖帝莫名其妙示意黄锦接过信,拆开看了几行,“这是写给文长你的信,啧啧,这笔字……要不是乡试会试有抄卷,这辈子都中不了进士……”

  话说到一半,嘉靖帝突然住了嘴,脑海中浮现出去年那个青年跪在自己面前,大滴大滴泪珠摔落的一幕。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