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做点什么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夜跑,更不能出去旅游,写那些烦心,但日后必定用得上的八股文,是钱渊唯一的选择。

  日日夜夜啃着笔头,闲暇时做做仰卧起坐、俯卧撑,大量的时间精力耗费在这些上,钱渊才不会去想外界的那些,去想从自己手边溜走的徐海。

  迈进家门,向母亲谭氏请安,钱渊在心里默默估算,早在嘉兴时就从邸报中得知,张经于半个月前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如果没记错,他主要的对手就是徐海……

  抬头看见母亲脸上的愁容,钱渊皱眉问:“母亲为何事烦忧?”

  谭氏苦着脸叹了声,“刚刚接到信,你小舅……就是嘉靖二十三中进士的那个,在台州受了重伤。”

  钱渊浑身一僵,接过小妹递来的书信低头快速浏览了遍,不禁舔了舔发干的嘴唇。

  谭伦谭子理,史上和戚继光并称“戚谭”的名将……

  十二月初六,五千倭寇攻台州,官兵不敢出城迎敌,只能闭城死守,倭寇劫掠四野,乡间哀嚎处处。

  十二月初十,台州险些城破,知府谭伦赤裸上身,拖刀冲阵,终保全城池,但自身负伤六处,重伤不起。

  “小舅无大碍吧?”钱渊揣揣不安的试探。

  “性命无忧,但伤了底子。”谭氏担忧道:“你让人跑一趟,送些补药过去。”

  钱渊满口答应,又低声问:“母亲在家和小舅亲近?”

  “是啊,我上无长兄,下无幼弟,一直是三房的四哥和六弟照料。”谭氏指了指信,“四哥也在台州,信就是他写的。”

  钱渊琢磨了会儿又问:“这些年小舅来信多吗?”

  “倒是不多,之前他在京城,后来又去了南京,调任台州后,倒是这几个月频频来信。”

  心里明了的钱渊不禁咧咧嘴,好吧,看来那位尚未蒙面的小舅是知道了的……不然真没必要写这封信来。

  低头仔细看看,呃,信里开头的几句寒暄话赞外甥少年老成,前途不可限量……钱渊心虚的收起信。

  出府找到张三等人,钱渊让他们搜集一批伤药、补药让商行年后带去,虽然浙江处处烽火,但商路还没有断绝。

  “少爷,杨文刚刚回来。”

  钱渊眼睛一亮,招手叫过杨文到僻静处低声问:“打听到什么?”

  “王翠翘、王绿姝据说是嫡亲姐妹,姐姐善舞,妹妹善曲,这对姐妹花在秦淮河颇有些名声。”刚刚冒雪赶回来的杨文呵了口气,“来历也探查到点线索,据说是拐卖来的女童。”

  端了杯热水递给杨文,钱渊点点头,这是在他预料之中的,后世拐卖幼童往往是男重女轻,这是山区人有传承香火的封建思想,但如今女童更受欢迎,秦淮河、扬州瘦马中不少都是买来女童加以培养,作为摇钱树,甚至这都成了一条产业链。

  杨文喝了口热水暖暖身子,继续说:“妓子从良,姓氏是有讲究的,那对姐妹姓王,我特地找了些相关的打听,可能是山东人,淄博有几家专门出售女童、**的,老鸨都是姓王。”

  钱渊眯着眼思索片刻,低声道:“这件事就你一人知晓,不要透露出去,年后再跑一趟,对了,山东那边倭寇闹得不凶吧?”

  “比浙江好得多,但也不太平。”杨文啧啧两声,“不过倒是出了个人物,年纪轻轻几次率卫所兵将倭寇赶下海。”

  钱渊眼睛眯的更细了,山东,卫所兵,倭寇……

  回到家中,钱渊坐在书房里沉思良久。

  我希望这一世能享受人生,我希望这一世能快快活活,但无奈上天不给我这个机会。

  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了,钱渊终于试图主动做点什么。

  我不愿意完全融入这个时代,但我也希望能够改变些什么……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