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九章 当年锋锐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散在翰林院、六部的官员少有特立独行之举,上书弹劾次数在六科名列前茅的冼烔今年就没递交过奏折。

  这一切都被视为随园势衰的征兆。

  但钱渊从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因为他早就认定,徐阶和高拱的联盟关系太脆弱了,比当年徐阶和严嵩,高拱和李默都更脆弱。

  徐阶如果有求去之心,只需让贤,何必示弱?

  所谓示弱,必有所图。

  而高拱是借助徐阶之力聚拢党羽,如今门下人才比比皆是,也已经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位次仅次于徐阶、李默。

  他已经不需要徐阶了。

  所以,随园才一直不动,不动是为了等待,等待高拱、徐阶联盟破裂的那一日。

  钱渊不需要动,也不能动,他不可能去和徐阶交好,也不可能去交好高拱……随园被隆庆帝认定制衡高拱的关键棋子。

  王本固在浙江闹得一场是在计划之中的,但唐顺之的突然病逝却是意外,宁波知府的出缺让钱渊不得不动。

  毕竟宁波知府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天下第一知府”的绰号名至实归,之前高拱、李默、徐阶陆续向东南伸手,但始终都不去碰唐顺之。

  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知道,宁波知府是随园的底线,一旦触碰,很可能会遭到钱渊的全力反击。

  而这些年来,但凡和钱渊闹得不愉快,甚至结仇的那些人……基本都没好下场。

  王本固南下是去抢班夺权,但直到站在府衙大堂上,在唐顺之流露退意之前,他也没想过宁波知府这个位置。

  几年前钱渊北上之前,做了大量的布置,留下了不少的后手,但随着谭纶丁忧,宋仪望、梅守德被调,如今唐顺之病逝,给了高拱、徐阶伸手的绝佳借口。

  钱渊并不畏惧,他在东南的根基是高拱、徐阶没办法亲身感受的,侯汝谅的窘迫,王本固的退却都是明证。

  但钱渊在东南的很多布置,都是需要宁波府的配合的,最典型的就是安排在镇海、慈溪、定海各地的管事、船厂、工匠……没了唐顺之,钱渊的很多后手都会受到影响。

  毕竟孙铤只是个知县,毕竟杨文、张三、戚继美都在军中不能干政,毕竟郑若曾明面上没有官身。

  之前钱渊还说唐顺之死的真是时候,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唐顺之死的真不是时候。

  说到底,宁波知府的出缺,迫使钱渊不得不动,而且还是偏向徐阶这位死敌,去针对高拱这位未来的敌手。

  但钱渊有些憋屈……虽然这种偏向徐阶看不出来,高拱也看不出来,甚至随园绝大部分人都看不出来,但钱渊还是感觉到不爽!

  怎么办?

  当年初初入京,前一日拜会严分宜,第二日就必须去拜会徐华亭,无非是为了平衡。

  既然觉得憋屈,那就要从他们身上讨回点利息!

  不管是高拱,还是徐阶。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想到这儿,钱渊长身而起,轻描淡写道:“这半年来,外人皆言随园没落,再难复盛况。”

  “那就让他们看看,随园还有没有当年的锋锐!”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