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5章】必须泼一泼冷水_锦衣杀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5)也难怪,他们这些人,对朝廷的确是没有丝毫的感情。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老百姓都记得一门儿清。在朝廷的统治之下,他们几乎连小命都丢掉了,能活到现在,大大的不容易。因为朝廷拖欠钱粮的原因,被活生生饿死的亲人,其实不在少数。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对朝廷有感情?

  至于孙默、胡一山这些被释放回来的奴隶,对朝廷不要说感情,没有仇深似海就算不错了。如果不是朝廷的无能,如果不是官府的无能,他们的亲人,又怎么会死在鞑子骑兵的手里,他们又怎么会沦落为鞑子的奴隶?如果有人提议造反,他们绝对第一个赞成啊!可以说,这六七万的奴隶,绝对是徐兴夏最忠实的拥护者。

  而其他的各位管事,也都代表着各自的阶层。他们要么是来自威镇堡,要么是来镇朔堡,要么是原来十分穷苦的军户,要么是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无论是哪一种身份,都让他们对现状非常的不满意。他们埋怨的最多的,一个是鞑子,另外一个就是朝廷了。

  好不容易的,在徐兴夏的带领下,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对于未来,他们也才刚刚有了希望。可是现在,居然听到消息说,徐兴夏有可能被干掉,他们有可能又要回到原来的生活里,又要重新遭受各级官府的欺压。这样的消息,他们怎么能够接受?他们又怎么能忍受那些王八蛋官员回来作威作福?

  说实在的,他们都受够了原来的痛苦生活。没有人愿意回到以前的曰子里。哪怕是死,都不愿意继续过以前的痛苦生活。现在,在徐兴夏的带领下,他们的曰子,不知道有多么的滋润,甚至连宁夏城里面的民众,都羡慕不已。如果要他们中断这样的生活,回到原点,继续痛苦,继续绝望,那还不如杀了他们。

  仅仅是这些原因,就没有人会怀疑他们造反的动力。如果加上其他某些方面的因素,他们造反的动力,的确很大。中国的百姓的确很能忍,只要有活路,他们都不会轻易的起来造反。但是,如果你觉得他们没有造反的胆子,那又大错特错。任何朝代,都不缺乏试图推翻现任政斧的人。关键是他们能不能成事而已。

  以前,宁夏镇的军户们,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合适的造反带头者。对于造反者来说,一个适合的领导人,是可遇不可求的。造反毕竟是提着脑袋的活计,谁也不愿意跟着一个窝囊废起来造反吧?看不到希望的造反,岂不是自杀?这个造反者必须有很强的能力,能够让大家相信,他一定可以带着他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们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就只能继续忍耐。一直忍耐到徐兴夏出现。毫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