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19章:新石器时代考古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咱们现在就不深入讨论了。”

  这个就是严文明跟吕遵锷两位先生的区别,要是吕遵锷先生有这样的机会,直接就把苏亦拎上台上去讲课,直接躲在旁边偷懒。

  然而,严先生不一样。

  他点到为止。

  让大家知道苏亦的厉害,这事就到此为止,没有继续了。

  苏亦蛮喜欢这位先生的上课风格,一板一眼,有条不紊,继续推进课堂进程。

  不想吕遵锷先生喜欢拿苏亦来开玩笑,也不会想金克木先生那样天马行空,习惯性跑题。

  每一个先生都每一个先生的上课特点。

  让苏亦意外的是,这位先生怎么就知道自己在文物杂志发表过稻作起源的文章?

  石峡稻作遗址的论文,只是一篇论述性论文,并没有弄出什么新奇的观点,更多是为华南稻作起源做一些理论上的支撑,也就是对丁颖教授的稻作起源“华南说”提供一些考古实物上的支撑。

  再多,就没有了。

  也就是刚好碰上石峡遗址大热,趁着这个风口才能在考古杂志上发表,不然,估计悬。

  当然,这片文章学术意义还是有的,算是国内第一篇全方位论述石峡稻作遗址起源的论文,未来苏亦还在这个方面深入的话,就可以继续写一些关于华南稻作起源方面的文章。

  甚至可以横向对比整个南方的稻作遗址,然后深入研究农业考古,比如像严先生一样研究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

  说不定若干年以后,他就是国内农业考古领军人物,或者说是稻作考古第一人,其实,这样也挺好。

  未来只要历史或者考古专业的学生一旦研究稻作起源就肯定绕不过他。

  甚至做到研究农业史农业考古的学生,一听到“苏亦”两个字都忍不住颤抖。

  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是不错的。

  然而,苏亦志不在其。

  未来如何,未来再说。

  回归课堂。

  刚才被打岔,严先生也没有继续提及前陶新石器时代,在华南具体有哪些遗址。

  台下的学生们却记得。

  又有学生提问,“严老师,你还没跟我们说华南地区的前陶新石器遗址有哪些呢。”

  严先生没有那么快就放过苏亦,他顺势就问,“那么苏亦同学,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华南地区前陶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有哪些吗?”

  严先生就是严先生。

  提问都这么有技巧。

  一般的老师,直接就问,你知不知道,但这位先生没这么问,直接就让你跟大家分享。

  这已经是在假设你已经知道基础上。

  这种情况下,苏亦也不好意思说不知道。

  要真不知道,多丢人。

  恰好,苏亦是知道的。

  “内陆地区以广西柳州白莲洞二期文化为代表;滨海地区以台湾台东海雷洞遗址为代表。”

  仅仅说台东海雷洞遗址,大家可能会有点陌生。

  想了想,苏亦又补充道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