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64章:论文被《文物》收录了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添花都算不上。”

  黄玉治说,“你不要妄自菲薄,你这段时间可没少提携这小子,从他来到咱们省博,为了让顺利调查广州文物现状,你都找上我来了。除此之外,他写石峡栽培稻的时候,你不仅把粮研所的钱咏文介绍给他认识,差点连华农的梁家勉教授,你都要去叨扰。不算这些,就算今天的事情,你为了让他能在王老的面前露脸,直接把讲解员的工作给他负责不说,甚至,连策展的任务都全权交给他负责,其他同志是有抵触意见的,你知不知道为了这事,小古正在闹情绪呢。”

  古运权的事情,杨式挺不愿意多谈,但是苏亦的事情,他不愿意略过。

  “苏秉琦先生把小苏托咐给我,我也不能让这小子吃亏啊,而且这一切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算不上多麻烦。至于在王老面前露脸,这一切都是巧合,我前段时间生病,真不知道这小子能弄出来那么多东西,而且,就算我真的放权,要是他没能力,给他的机会他也抓不住。”

  说到这里,黄玉治感慨,“你还别说,这小子就是妖孽,这一次的策展,随同王老参观的专家学者都是赞不绝口,尤其是梁钊韬教授,对这小子就越发看重了,要是他愿意留在中大,梁教授绝对把他当关门弟子来培养。”

  杨式挺听不得这话,连忙说,“小苏这样的天资,就应该到北大,不然留在咱们省内,埋没了,咱们广东太小了。北京是首都,也是咱们国内的文化中心,只要到了北大,他可以尽情的展露自己才华,而不被限制。不然,像我一样,蹉跎岁月,一辈子光忙乎着发掘这么几个工地,浪费了。”

  黄玉治不乐意了,“你这话说得的,留在省内,咱们就浪费了呢,咱们省内考古也是成绩斐然的,远的不说,这小子,才来咱们省博两个月,就写出两篇调查报告了,其中,石峡栽培稻起源的论文都被《文物》收录了。”

  黄副馆长爆了一个大料。

  听到这个消息,杨式挺一脸惊讶,“这么快有消息了?已经确定被《文物》收录了?”

  苏亦刚到省博,写的第一份报告就是关于广州文物现状调查报告。

  这种调查报告对省内的文物普查修复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国范围内却没啥分量。

  然而,石峡栽培稻作遗迹却不一样,这是全国性考古遗址大发现。

  而且他从农业考古的角度切入。

  其意义不亚于稻作起源考古的开山之作,所以当时苏亦把论文交给杨式挺的时候,他直接就以省博的名义投给《文物》杂志。

  要论考古学术界内哪个期刊最有学术含金量的话,非《文物》莫属,就算是曾经的头部《考古》复刊后,影响力也没有《文物》大。

  杨式挺给《文物》投稿的时候,也是抱着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