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66章:定陵的秘密还没说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太敏感了。

  他只能从博物馆方面说起来。

  “定陵博物馆,好像能说的不多,因为整个定陵遗址都属于博物馆的范畴,都不需要特意去建造专门的陈列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遗址博物馆,这个方面,咱们河宕遗址能参考的不多。”

  苏亦实话实说。

  黄玉治却皱着眉头,“话虽如此,但小苏,你要是写论文的话,应该不会这么写吧?你的参考文献呢?你的创造性概念呢?这一切,不是应该从论述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开始的吗?你要说明遗址博物馆是怎么来的,你要论述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重要性,咱们河宕遗址才有可能建立遗址博物馆,我说的对吗?”

  对于黄玉治的话,苏亦是认同的。

  没有学术理论去支撑,一拍脑门就去建立博物馆,上级部门凭啥允许?

  全国各地需要建立博物馆的地方多了去了。

  这年头,遗址博物馆太少了。

  就连兵马俑都要到79年才建好。

  到了后世,满打满算就一百来个遗址博物馆,分不到每一个遗址一个的。

  就算广东范围内需要建立遗址博物馆的地方也不少。

  比如著名的马坝石峡遗址,比河宕遗址更加出名,都被苏秉琦先生重点说明了,成为其区系类型说理论的重要一环节。

  省内文物部门凭啥不在石峡遗址建立遗址博物馆,就偏偏要在河宕遗址建立?

  这一切都是去论述,去说明,去强调它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的。

  如果后世,稍微对博物馆学有点关注的话,都会听过遗址博物馆这个词汇,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听到黄玉治的提问,大家也都下意识望向苏亦,都好奇,他会怎么回答黄副馆长的问题。

  之前,苏亦在成果展上的表现太惊艳了。

  大家对于他的期待就越发高。

  就算黄玉治也是如此,他都想知道这小子是不是昙花一现,还是万古长青。

  嗯,万古长青可能有点夸张,延绵不绝,花开不败,还是要做到的。

  这一刻,大家都在期待他的答案。

  就连杨式挺也是如此。

  不过,他跟黄玉治等人不一样,他主要还是担心苏亦,他担心苏亦小小年纪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过早的承担这些本不该属于他的责任。

  所以,还没苏亦说话,他就说,“小苏,你不要着急,论述报告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如果没有想清楚的话,这事可以缓缓。”

  这个时候,站在旁边,始终不说话的古运权也说话了,“是的,苏亦学弟,这事急不来,就算没有把握做成这事也不丢脸,真要是觉得压力大,缓一缓也没有问题,但不能逞强,如果,你没有把握的话,黄馆长在这里,你不妨直说,没事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