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章 均田制(上)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德见曹操询问自己在政务方面的想法,思量片晌,道:“想不到东平那个地方人口损失竟然如此惨重,全郡人口甚至不如灵帝时一大县!一县、一郡、一州乃至一国,都需要人口作支撑。人口过少,就没有那么多劳力来从事劳作,缴纳赋税,如此一来,当地官府的收入势必大大减少。”

  “那贤弟的意思是?”

  “一方面,固然要劝课农桑,发展民生,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增加人口。”

  曹德道:“听说兄长去年冬天在济北招降黄巾三十万家,近百万之众,何不调个二三十万人前往东平,充实当地人口?”

  去年夏季,青州百万黄巾从济北入兖州,攻任城,袭东平,转战多地,甚至将时任州牧的刘岱斩杀。

  人心惶惶之际,鲍信、万潜等兖州官吏前往东郡,请时任太守的曹操出山担任州牧,率领军民讨伐黄巾军。

  曹操率军历经数十场大战,最终将青州黄巾赶到济北国境内。

  到了那年冬天的时候,黄巾军被逼得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只好派出使者向曹操请降。

  这段历史,曹恪还是知道的。

  曹操听曹德说想要调部分黄巾降部到东平,当即点头道:“为兄也有这个打算。”

  “不久前,我让州中文武将官大议损益。东郡都尉韩元嗣(韩浩字元嗣)和东阿令枣文恭(枣祗字文恭)先后上书,建议我实行屯田之策,急农救荒,积谷以供军。我计划年内调拨二十万黄巾前往东平南部,试行屯田。”

  曹恪闻言,不禁脱口而出:“屯田?”

  按史书记载,曹操开始屯田,是在196年。

  现在才193年,怎么曹操就开始屯田了?

  难道史书记载有误?

  曹操不知曹恪心中真正的想法,只当他好奇心重,于是颔首道:“不错,屯田。韩、枣二人建议我在各郡国设置典农校尉,统筹屯田事宜,地位相当于太守。典农校尉之下,设置典农都尉。这些典农都尉负责在各县招募流民,并将流们按军队编制分成若干屯,每屯五十人,由司马统领,在各自的辖区屯田。”

  “耕田用的种子、农具和耕牛都由官府发放至屯田民手里。粮食收获后,官府和屯田民六四分成。如果屯田民自有耕牛,不用官府分配的话,则收获后官府和屯田民五五分成。”

  “这些屯田民直接隶属于我之霸府,不入州郡黄册。”

  曹德听了曹操的解说,眉头微皱:“如此说来,那兄长计划派往东平屯田的二十万黄巾其实和我的东平国相府没什么关系?”

  曹操有些尴尬,讪讪一笑,道:“确实如此。”

  曹德闻言,一时无话可说,只是摇了摇头。

  曹恪轻摇羽扇,道:“大伯,小侄以为这屯田之策固然可以急农救荒,活人无数,可弊端很多,效果只怕也不会好。”

  曹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