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1章 张绣纳质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见不到大公子的人影,会亲自领兵前来攻城。”

  张绣思量片晌,道:“要不我们不投降曹孟德了,改为领兵南下,前往襄阳投奔刘景升,并请他出兵击退曹军,如何?”

  贾诩摇了摇头,道:“刘景升守户之犬,并非明主,文锦跟着他,从长远看并没有益处。”

  张绣问道:“先生这是铁了心要我投靠曹孟德了?”

  “不错。”贾诩道,“曹孟德一代枭雄,心胸宽广,能力超群,将来定能扫灭群雄,一统四海。不过他现在实力不济,文锦主动前去投奔,他一定会心生感激,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的。”

  “希望如此。”张绣叹了口气,道:“可他要我派泉儿去他那里当人质,这我如何能答应?”

  “为何不能答应?”

  贾诩道:“《战国策》中有触龙说赵太后一节,不知文锦可还记得?”

  张绣虽然是个出身西凉的武夫,却也喜欢读书,曾经请贾诩讲解《战国策》。

  他听贾诩询问是否记得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当即点了点头,道:“记得。”

  贾诩道:“战国时,秦国攻赵,连下三城。赵国在强敌入侵之际,向齐国求援,哪知齐王向赵太后索要其爱子长安君为人质。赵太后坚决不肯,谁的意见都不听。这时触龙进宫,慷慨陈词,对太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劝太后以国事为重,大局为重,遣其子出使齐国,为人质求得援军攻秦。”

  张绣闻言,默然不语。

  贾诩又道:“大公子这些年在军中替令叔还有文锦你立过什么军功吗?”

  “没有。”张绣笑道,“他才十八岁,哪有什么军功?”

  “十八岁怎么了?”贾诩道:“孙坚战死的那年,孙策才十七岁,就已经继承父业,并用传国玉玺从袁术那里借兵,然后逐步拿下江东了。”

  张绣道:“先生这个例子举得不是很妥当吧?我还活着呢。”

  “在下的意思说,立功要趁早。”贾诩道,“大公子也有十八岁了,也该为文锦做点事了,不然,将来他在张家的部曲中既无军功又无威望,又如何能够服众呢?”

  张绣深思良久,最终叹了口气,道:“好吧,我就依先生之言,送泉儿去许都当人质。”

  他又让贾诩明天就送张泉去舞阴。

  ……

  舞阴,曹军大营。

  贾诩离开曹营后的第三天上午。

  曹操倒背着双手,在中军大帐公案后面踱来踱去。

  曹恪和曹惠、夏侯惇等曹营众将坐在帐下,见曹操在公案后面转来转去的,顿时觉得有些头晕。

  三天期限将至,贾诩还没派人来回话,更没有将张泉送来。

  难道,张绣真是诈降?

  要真是如此,那就好对付了。

  我就劝大伯直接发兵宛城,挥师攻城,将张绣消灭。

  张绣面对这种局面,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路就是顽抗到底,要么击退我军要么被我军消灭。

  走这条路的话,历史上的宛城之战的结局必然改写,因为前提就不存在了。

  历史上张绣之所以在投降之后又再次造反,是因为曹操拿下宛城之后飘了,又是强纳人家的婶婶又是收买人家的爱将,还要杀他,这叫人家如何忍得下去?

  而曹操之所以飘了,是因为张绣投降得太快,战事太过顺利。

  张绣要是不按历史线走,选择顽抗到底的话,曹操不管能不能战胜他,都不会把他视同蝼蚁了,毕竟他在有贾诩帮助的前提下,可以向曹军展现自己的真实战力。

  西凉军人数虽少,只有数千人,却都是敢战能战之士,加上又有荆州刘表为后援,守一座宛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第二条路就是在曹军前来攻城时,献城投降,并主动纳质。

  走这条路的张绣在投降之后,会不会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冲冠一怒为婶婶,起兵反曹,不好说。

  正寻思间,曹恪忽见一个小校进帐向曹操禀道:“张绣使者贾诩带着张家大公子张泉赶到营门外,要求见主公。”

  曹操闻言,大喜过望,连忙吩咐道:“快请!”

  请收藏:https://m.bqg8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